永葆敢为人先的改革气质

VIP专免
永葆敢为人先的改革气质
吕晓勋
《人民日报》(2016 年 04 月 27 日05 版)
进农家了解经营状况,下麦田察看小麦长势,询问农技人员
培养和待遇情况……暮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
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工作,看望广大干部群众,又一次让世人的目
光聚焦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38 年前的初冬,18 位村民为了填饱肚子,在偏僻贫穷的小
岗村,以“托孤”的形式按下红手印,农村改革响起第一声春雷。
如今,小岗村已是小楼林立,道路平整,并聚集了数家亿元企业。从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人均收入还不足 20
元的“三靠村”,到 2015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14000 元,被
农业部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小岗村的蝶变,无疑是
改革理念与地方实践融会贯通的真实投影。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
中国改革的标志。坚决告别贫穷、强烈渴望现代化,可以说是改
革开放以来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而当“低垂的果子”基本已被
摘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有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交织与
交融,还有来自国际社会的风险与挑战,步入深水区的改革所遇
到的阻力可谓前所未有。从这个角度看,兼具披荆斩棘的勇气、
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依然是改革进程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气质。
说到小岗村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不能不提到村党委原第一
书记沈浩。兴办工商,筑乡村旅游胜地;发展养殖,建葡萄文化
村民走出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 年没过富裕坎”的困境,群
众甚至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告慰过
去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前进”,正如沈浩生前的美好展望,改革
的生机与活力,既来自顶层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与完善,也
来自亿万群众无比坚定的支持和推动。以百姓之心为心,打开思
路、广开言路、开拓进取,改革才有可能迸发出更强劲的动能。
尽管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际上,小岗
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改变“城市像发达国家,农村像发展中国
家”的现状,让农村的有效资源留下来,产生效益,支撑可持续
发展,让农民有自己的造血机能,跟上社会发展,还需要在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脱贫攻坚精准化等方面持
续发力。实现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
关键,也正在于此。
“耕地累死牛,用水打破头,拖拉机不用了,大片土地成了
花布头。”上世纪 70 年代末,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质
疑和批评当时的“大包干”。时过境迁,人们的思维、视野较之
以往有了极大的开拓,对于新生、未知事物的容纳度也有了显著
地提高,能够更加全面、客观、长远地看待周遭的积极变化。“纪
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正如小岗村将横贯全村
的长路命名为“改革大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怀着“改
革在路上”的警醒,为了人民的利益,坚定、大胆地向前走。
摘要:
展开>>
收起<<
永葆敢为人先的改革气质吕晓勋《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7日05版)进农家了解经营状况,下麦田察看小麦长势,询问农技人员培养和待遇情况……暮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工作,看望广大干部群众,又一次让世人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38年前的初冬,18位村民为了填饱肚子,在偏僻贫穷的小岗村,以“托孤”的形式按下红手印,农村改革响起第一声春雷。如今,小岗村已是小楼林立,道路平整,并聚集了数家亿元企业。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人均收入还不足20元的“三靠村”,到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000元,被农业部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小岗...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2 页
大小:9.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