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丛:坚持精准发力破解五大难题

VIP专免
开展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
创新工作举措,实行精准发力,着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挂联帮扶精准,破解帮扶不强的难题。坚持把挂联帮扶干部与贫困
对象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挂联帮扶干部生力军作用,着力破解联系不紧、帮扶不
强的问题。一是“三级覆盖”到村精准。在 17 个省直工作队、97 个市直工作
队
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 153 个县直工作队开
展驻村帮扶,做到与省、市驻村工作队有机对接,确保了全县每个村都有工作队挂
联,每个困难户都有工作队员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二是“五联”帮扶
到户精准。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联农村贫困户、联贫困学生、联鳏寡
孤独老人、联城乡低保户、联有各种困难诉求的群众为主要内容的 “五联活
动”,全县 3600 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2709 个农村贫困户、816 名贫困
学生、719 名鳏寡孤独老人、582 个城市低保户、97 个困难诉求户,帮助
确定发展项目 3510 个,落实帮扶资金 2465 万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三是“第一书记”选派精准。为提升村级党组织在扶贫等工作中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 135 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
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引领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二、坚持产业项目精准,破解“造血功能”不足的难题。牢固树立产业发展
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的理念,把致富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干细胞”,
按照“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
目”的要求,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标准化生产,构建具
有山区特色的精准扶贫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坚持一产强基地。结合各地不同的自
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烟叶、核桃、蔬菜、蓝莓、食用菌等特
色产业,壮大基地规模,全县核桃面积达到 44 万亩,茶叶面积达到 13 万亩,
稳定烟叶面积 6 万亩,蓝莓面积达到 6000 亩,食用菌规模达到 1 亿袋,特色
坚持二产育龙头。按照一个主导产业 1-2 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的思路,大力培
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共兴建
了城关农产品加工园、黄堡农业园两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
工企业 35 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 632 家,网络农户 4 万余户。三
是坚持三产增后劲。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乡村
旅游,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家庭林场”模式,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引导群众就地创业、就业,
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后劲与活力。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全县涌现出 9
个旅游新村,20 个茶叶专业村,23 个蔬菜专业村,80 个核桃产业大村,19
个烟叶产业大村,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三、坚持资金使用精准,破解“精准滴灌”不准的难题。针对扶贫投入“碎片
化”,管用分治、渠道分散、对象分散、使用分散、评估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不
高、群众受益不多的问题,我们坚持把政策资金落地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
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加强资金整合,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1+1﹥2”规模效应。
一是坚持统一管理。有效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方面扶贫资金和
扶贫资源,无论哪条线来的资金,都要先进入县里这个“水库”,实行专户管
理,由县委、县政府总体调度分配、统筹使用。二是坚持统一分配。以项目、资
金需求为导向,哪里的项目最急需支持,就将项目整合到哪里;哪里的发展最紧
缺资金,就将资金投入到哪里,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坚持统一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扶贫项目管理责任,构建县、乡、村
三级立体监管体系;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推进第
三方和扶贫对象参与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和规范运作。同时,积极探索
金融扶贫新模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
了融资方式精准。
四、坚持搭建载体精准,破解联动不够的难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开展精
准扶贫,既需要科学统筹,实现全县整体联动、步调一致;也需要创新载体,充
分发挥部门特别是挂联扶贫工作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把精准扶贫推向深入。因
此,一方面,我们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年初对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每项精准
扶贫活动进行谋划,做到每个阶段一个主题,每个月一个重点,并细化分解任务,把
活动细化到每个项目,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季度进行督办检查,年底进行
考核考评,确保扶贫实效。另一方面,鼓励各工作队结合部门职能和单位实际,创新
活动载体,创造性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县扶贫办坚持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
业能力为核心,扎实推进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工作,对 1265 名就读中职、
高职高专和接受短期技能培训的贫困学员进行就业培训,兑付培训补助 239.68
万元,转移安置雨露计划学员 1265 人,全部实现了稳定就业。县总工会创新
开展联系困难职工送“救助”、联系困难劳模送“三金”、联系困难学子送“助学”、
联系一线职工送“培训”、联系创业职工送“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送”活动,
帮助解决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创业就业、金秋助学、小额贷款、劳模管理等方
面的困难和问题,让困难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县工商联结合职能,围绕
“温暖一个家”、“富裕一个村”、“照耀一片天”“三个一”帮扶主题,组织非公企
业开展以送项目、送技术、送资金、促就业、促脱贫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两促”
活动,推出村企共建、联户帮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了
脱贫致富步伐。
五、坚持工作创新精准,破解机制不优的难题。体制机制不优,是影响扶贫
开发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着力推进体
制机制创新,为精准扶贫提供持久动力。一是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精准扶
贫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从领导重视、工作举措和扶贫
成效等方面,分类细化工作要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
用。二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搭建精准扶贫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户籍人口管理网、低
保网、新农合网和贫困人口识别网有机融合,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让扶
贫更加精准有效。三是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
的 25%以上安排配套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村
摘要:
展开>>
收起<<
开展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工作举措,实行精准发力,着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坚持挂联帮扶精准,破解帮扶不强的难题。坚持把挂联帮扶干部与贫困对象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挂联帮扶干部生力军作用,着力破解联系不紧、帮扶不强的问题。一是“三级覆盖”到村精准。在17个省直工作队、97个市直工作队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53个县直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做到与省、市驻村工作队有机对接,确保了全县每个村都有工作队挂联,每个困难户都有工作队员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二是“五联”帮扶到户精准。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联农村贫困...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4 页
大小:12.88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