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吏治一靠德治,二靠法治

VIP专免
扬清吏治一靠德治,二靠法治
为政当官须从正身律己做起,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中国官场自古就有清、浊之分,澄清吏治是历朝历代
统治者最伤脑筋也是着力最多的问题。治民先治吏,所谓
澄清吏治,就是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墨子曰:“为政列德而
尚贤。”人群既有君子小人之分,官场更有贤才与不屑之别,
所以孔子特别讲究“官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为
官必须正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言即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身正既可收“不令而行”之效,
故为政者必须以身作则,讲正气,讲原则,“子率以正,孰
敢不正”。据此诸葛亮申论: “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
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
正身律己做起。
除强调道德自律外,中国古代也形成了一套旨在净化
官场生态的制度规范,彰善瘅恶,黜置百司。早在战国时
代就有“扬清激浊,荡去滓秽”(《尸子·君治》)的政策言
说,并逐渐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监察制度。汉武帝
时,不
仅在中央完善了御史监督,新设司隶校尉,而且向地方外
派巡视组,以刺史巡察州郡,揪大老虎。汉武帝还制定了
监察工作条例,即“六条诏书”,使反腐肃贪有法
可依,取得了良好成效。
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好的做法、好的规则应及时加以
总结,将其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反腐倡廉不是心血来
潮,而是官场常态。
扬清激浊绝非易事,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
营
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并非手到擒来,还有
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这两年强力推行“八项规
定”,
反“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官场肃然,但随即就有
“官不聊生”的哀叹发出,消极怠工抵制监督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这说明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作。
扬清激浊亦非易事,在历史上也时常遭到扭曲。如魏
晋南北朝门阀士族把持政治,他们把清闲显要之官视作
“浊官”,
士族们懒得干,由寒门领掌,以致“士庶天隔”,
官场裙带关系盛行。“无妨自是莫相非,清浊高低各有归”。
如此扬清激浊,是政治上的极不公平,非但不能澄清吏治,
反而使政治生态污浊不堪。寒门虽受压制,却因其领实务
而掌机要,也就弄权胡来,把官场闹得乌烟瘴气,政治昏
天黑地,以致政变频仍,王朝短命。直到西魏北周苏绰改
革,“选无清浊”,局面才有改观,“隋承周制,官无清浊”,
门阀政治随着科举制的确立,才在唐宋之时退出历史舞台。
唐宋以后,官场上党争不断,士大夫分为清流和浊流,
直到清末,仍争斗不已。陈寅恪先生追忆其先祖陈宝箴及
先君陈三立,在戊戌变法及清末新政改革中属于清流党,
谓:“自光绪迄清之亡,京官以瞿鸿禨、张之洞等,外官以
陶模、岑春煊等为清流。京官以庆亲王奕劻、袁世凯、徐
世昌,外官以周馥、杨士骧等为浊流。”以庆亲王奕劻为首
的浊流把持军机,经办洋务,肆行贪污。1907
年,清
流党策划让慈禧太后宠信的岑春煊赴京揭发,打“大老
虎”,
矛头直指铁帽子王奕劻和北洋大臣袁世凯,欣起万众瞩目
的“丁未政潮”,惜功败垂成,而清朝也不旋踵而亡。康有为
有诗叹曰:“十年黄阁事艰关,去佞之难过拔山;若使劾袁
功得就,岂看龙劫血斑斑。”清末虽加大力
摘要:
展开>>
收起<<
扬清吏治一靠德治,二靠法治为政当官须从正身律己做起,净化官场政治生态中国官场自古就有清、浊之分,澄清吏治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最伤脑筋也是着力最多的问题。治民先治吏,所谓澄清吏治,就是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墨子曰:“为政列德而尚贤。”人群既有君子小人之分,官场更有贤才与不屑之别,所以孔子特别讲究“官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为官必须正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言即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身正既可收“不令而行”之效,故为政者必须以身作则,讲正气,讲原则,“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据此诸葛亮申论:“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正身律己做起。除强调道德自律外,中国古...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6 页
大小:24.63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