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

VIP专免
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
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副主任(副局长)徐文秀
(2018 年 1 月 5 日)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干工作、做事情,好比向
敌方阵地发炮弹,不能只管“炮弹”发了没有、发了多少,而
不管“炮弹”有没有发到敌方阵地上,是不是对敌方有生力量
造成有效“杀伤”。这段比喻形象而生动,深刻道出了工作中
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工作中,类似“发炮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只顾发文,
诸如“关于××通知的通知”一大串,被戏称为“文件生蛋”;有
的一味偏爱开会,大会套小会,对于会议究竟解不解决问题,
会议精神有没有落地生根,概不负责,成了纯粹为开会而开
会;有的则喜欢搞大呼隆检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或者
被安排得好好的,人家给什么看什么,无形中给被检查者站
了台、当了托;还有的习惯于表态时调门高、决心大,行动
时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诸如此类问题,反映出不少干部
只管“做了”,却不管“做好”,或者只求 “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只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只为向上“好交差”,却不怕对下
“难交待”,甚至不怕因此“交学费”。
“炮弹”是用来消灭敌人、摧毁阵地的,不是用来好
听好看好玩、当摆设的。如果把我们的文件会议、检查评比
等一切工作比喻成“炮弹”的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
决问题、务实管用。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什么叫工作,工
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为什么总有那么一
些人喜欢表面热热闹闹发“炮弹”,而不太注意“炮弹”打得怎
么样?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一些干部要的是那些看得
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所谓政绩,只顾往自己
脸上贴金,而不顾群众和集体利益,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
的事。政绩观歪了,“炮弹”打出去也就偏了。
不管效果乱发“炮弹”,会耽误“炮击”的黄金时间,
错过打击“敌人”的有效时机。会造成一种“炮声”隆隆的假象,
不是迷惑了“敌人”,反而是迷惑了自己,而且还大量地浪费
“炮弹”。更重要的是,倘若再让那些发“空炮”的人,不但得
不到惩戒反而得到好处,那更是误导和扭曲干部的价值观政
绩观,让不少人陶醉和麻痹于“炮声”隆隆的形式主义中不能
自拔。
我们的“炮弹”都往哪发了?多问一问,可以及时发现问
题,纠偏纠错,提高“命中率”。“做”是基本的,“做好”才是
根本的,一切没“做好”的做,都是白做。我们的干部要力戒
一切形式主义,经常检查追问“往哪发”“落在哪”“命中了没
有”,看看有没有放“哑炮”“空炮”和“礼炮”,看看哪些是“虚弹”,
哪些是“臭弹”,及时发现问
题,倒逼问题的解决。
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
真抓实干的作风,折射出的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准科学的
方法。在一次次追问中让“做了”变成“做好”,各项工作才能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
摘要:
展开>>
收起<<
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副主任(副局长)徐文秀(2018年1月5日)最近,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干工作、做事情,好比向敌方阵地发炮弹,不能只管“炮弹”发了没有、发了多少,而不管“炮弹”有没有发到敌方阵地上,是不是对敌方有生力量造成有效“杀伤”。这段比喻形象而生动,深刻道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工作中,类似“发炮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只顾发文,诸如“关于××通知的通知”一大串,被戏称为“文件生蛋”;有的一味偏爱开会,大会套小会,对于会议究竟解不解决问题,会议精神有没有落地生根,概不负责,成了纯粹为开会而开会;有的则喜欢搞大呼隆检查,走马观花、蜻...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3 页
大小:11.19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