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促进立法质量提高的一点思考

VIP专免
信息服务促进立法质量提高的一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今, 以
宪法为统帅, 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
为主干, 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
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奠定了依法治
国的良好基础。中央提出, 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当前加强改进
立法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也是现阶段法制办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 提 高 思 想 认 识
( 一) 充分认识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性。
“ 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 我们讲依法治国、依法行 政,
基础是推进全民守法, 关键是加强法律实施, 重点是提高 立法质
量。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 有法而无质量, 未 必能治国,
更不可能治好国。如果立法质量不高, 国就治不好;如果立法违反
了客观规律, 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非但不能 治国, 还会危害
社会。故越是强调法治, 越要重视提高立法质 量, 使所立之法符
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利益, 才能切
实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 实效性。这是 我 们 做 好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
( 二) 正确把握信息服务和提高立法质量的关系。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是厘清思路, 统一认识。信息服务
为了谁、怎样做、做成什么样? 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必须站
在法制办工作的全局来思考。信息服务的对象是全办同志, 信
息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法制办的中心工作开展。我办目前工作的
核心是提高立法质量, 那我们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二 、 找 准 服 务 需 求
高质量的立法, 是符合国情的法, 根植民意的法, 统筹兼 顾
的法和权责匹配的法, 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法。那
么, 信息服务的着力点就是全面反映国情、找准客观规律、 充分
反映 民 意 、分 析现行立法、跟踪立法 后评估、介绍国 ( 境)外情
况等。
( 一) 立符合国情之法, 图解决问题之治。
实事求是是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则, 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社会发展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宋主任多次强调, 立法一定要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能解
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法, 才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法。如
何使立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准确及时反映实践
需求、充分符合客观规律要求, 加强调查研究是根本前提。除
实地调研外, 现在更多是立法信息( 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专业
数据库 资 料 以 及 定 向 收 集 的材 料 ) 的收集、研判和运用。要保
证信息来源的广 泛性、收集的全面性、内容的有效性, 就要拓
宽信 息 收 集 的渠 道 、提高信息搜 索 的速 度 、 提 升甄别有效信息
的效 率。同时, 还要不断提高对海量信息的自动分析和处理能
力,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立法热点、难点对信息进行深加工。这就
要求信息服务充分了解办内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 坚持问题 导
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 二) 立根植民意之法, 图服务人民之治。
要准确反映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充分保 障 人 民 参 与 立法,
更 要 逐 渐 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法律价值取向的转 换 。这是人民参
与国家治理的要求, 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立法工
作中的体现。宋主任曾说过, 群众的愿望和客观规律不是在所
有的时候都 一致, 也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群众 都认识到自己的
根本利益的方面, 但如果多数群众都不接受, 那么这个法的质
量, 就肯定高不了。要使立法尽可能反映民意, 就必须依靠人
民, 积极推进民主立法。在当前阶段, 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
部分群众因能力不足而“ 不会” 参与立法, 部分群众因渠道不畅
而“ 不能” 参与立法, 部分群众因效果不大而“ 不愿”参与 立法
等问题。要使人民群众不是法律、法规、规章的被 动 接受者,
而是政府立法的积极参与者和自觉维护者; 使政府立法不是有关
部门之间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 而是充分反
人更深入 地了解立法目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制度 设
计, 找出公众参与立法的关键点, 做到更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 征
集民意, 做到对各种意见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另外, 除立
法草案征 求意见外 ,也可以 致力完善 以下 三 个 方面 的工作 :一是
在立法项目确立前多听民声, 多搜集民意, 会使立法项目 更符合
社会实际, 更容易被人民接受; 二是在法律提交通过前 增加评估
环节, 比如通过网络开展调查问卷、定向邀请一些学 者和实务工
作者发表意见等, 会使立法更为周全; 三是在法律 法规公布后及
时收集社会各方反应, 在法律法规实施一段时间 后“ 回头看” ,
对其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反映, 采用技术方法收 集、整理 和分析各
种数据,再提炼归 纳相关情况供业务司参考,为及时总结立法经
验, 有针对性地解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提供参考。
( 三) 立统筹兼顾之法, 图协调发展之治。
一方面, 立法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中国特色社会 主
义法律体系形成后,“ 立、改、废” 中“ 改” 的分量会越来 越大。
这源于立法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有的已 不符合实
际, 有的调整对象已经消失, 有的因上位法调整而与 上位 法不一
致等。立 法工作者要更加注意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
变化, 适时修订法律, 始终保持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使法律制度
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始终处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进 步的积极状态
之中, 提升依法治理实效。另一方面, 立法要统 筹兼顾各方关系。
我理解, 主要是要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 系: 一是经济发展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是不同利益群 体的关系; 三是眼前利
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四是立法与改革 的关系; 五是公权力和私
权利的关系; 六是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七是不同 法 律 法规 之 间的
关系;八是不同领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导 、保
障、促进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这 样的法, 才是经得起历史检
验的法。要达到这个目标, 信息服 务必 须大 量 收 集 一手资料并 加
以科学研判,全面 掌握立法现状、及时跟进实践发展、努力梳理
现行法律法规的共性或者 不 一 致 的问题、致力纵横向的比 较 分
析等。
总之, 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做好调查研究、找准服务需 求、
做好整体规划, 以促进立法质量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 围
绕办里中心工作提供针对性更强、质量更高的信息服务。
摘要:
展开>>
收起<<
信息服务促进立法质量提高的一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今,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奠定了依法治国的良好基础。中央提出,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当前加强改进立法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也是现阶段法制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提高思想认识(一)充分认识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性。“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讲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基础是推进全民守法,关键是加强法律实施,重点是提高立法质量。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有法而无质量,未必能治国,更不可能治好国。如果立法质...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4 页
大小:82.45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