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地质环境管理升级

VIP专免
新形势下的地质环境管理升级
前言: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
镇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区域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产生了水土环境污染、
矿山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接近或达到地质环境承载力
的上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要求更为
迫切,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等地质环境变化驱动力发生显著变化,提
高效率、提升质量的开发利用模式将成为主流,为主动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新
形式,我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工程,这就给地质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倒逼地质环境管理措施的
升级。
一、地质环境问题加剧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带来的地质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已
成为我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认真面对的地质环境问题。
首先,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较重,酸化现象
突出。重金属污染很难自然降解,长期蓄积而破坏土壤的自净能力,并被植物根
系吸收。土壤酸化则促进有毒元素的释放和活化,进一步加重水土污染。两者均
可造成农作物减产或产出有毒粮食,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其次,地下水质量总体差强人意,超标组分主要为锰、碘化物、氯化物、总
硬度、铁、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以及少量的重金属砷、汞和有机物苯并(a)芘
等。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不到 4%,而
符合Ⅳ-Ⅴ 类水质标准的占到 70%以上,远高于全国所占比重。
再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态势严峻,突出反映在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破坏
自然景观或地质遗迹以及因不当开采导致的水土、大气和放射性污染等方面。截
至目前,全省因矿山开采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达到 425.1km2。与此同时,露采
矿山的采掘作业对自然景观或地质遗迹的肢解和蚕食使青山绿水变得千疮百孔;
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造成周边大气污染;部分矿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开采后
被随意堆放和曝露在外,成为新的放射性污染源。
此外,地质灾害呈现易发频发趋势,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
塌以及地面塌陷等。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沉降量大于 0.2m 的沉降面积达到 1100
0km2,占全国地面沉降总面积的 14%。全省尚有处于轻微活动状态的地裂缝 9 处;
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 197 处(含大型以上 10 处),威胁人数近 7000 人,威
胁
财产 5.6 亿元;岩溶地面塌陷坑 42 个,采空地面塌陷隐患区 31 处,威胁人数约
5500 人,威胁财产 6.9 亿元。
二、地质环境保护需求
一是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相继出台了《江苏省地质环
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突发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但因地质环境管理对
象复杂、内容广泛,且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容易造成管理职责模糊地带。因此
仍需完善细化,形成权威性高,覆盖面广,系统性、综合性的地质环境管理制度
体系。在组织建设方面,目前省、市级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但县级地
质环境管理力量较为薄弱,个别县甚至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更
没有地质灾害应急机构,亟需健全。
二是经费投入有待加大。决定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大小的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资金投入的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尚有 2146 个露采矿
山和 238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含特大型 3 个、大型 21 个)没有得到治理,一
半以上的地质遗迹未受任何形式的保护。除了历史欠账较多外,其主要原因还在
于地质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主体尚不未明确以及经费来源渠道尚未
落实,导致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仍需从投资机制、经费渠
道等方面寻求突破口,加大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
三是监测力度有待强化。地质环境监测是获取地质环境变化数据的基础性、
公益性、专业性工作,其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土壤环境、地质灾害、矿山环境
堵,加之建设工程破坏后未得到及时修复等原因,监测井数由 1985 年的 932 眼
下降到目前的 271 眼;地面沉降监测网自 1999 年起开始建设,目前仅覆盖到长
江三角洲地区,且缺少正常的运行维护经费;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监测普遍存在方法简单、手段落后的问题;土壤环境及市、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
警刚刚起步;矿山环境、地质遗迹监测尚未开展。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地质环
境监测成果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是调查成果有待细化。新时期下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对提供更及时、更
有针对性的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必须有效解决
“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的问题。例如,在城市规划、建设
以及土地利用保护时,需要大量翔实的水工环调查基础数据,但目前全省仍主要
以 1:50 万或 1:25 万比例尺的调查成果作为支撑,显然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施、
城市发展以及耕地质量保护过于粗略和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环
境保护效果。迫切需要更为精细的城市地质调查和土壤环境调查成果为全省经济社
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三、地质环境管理建议
首先,进一步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地质环境保护及其管理是国土资源工
作中与生态文明建设契合度最高、关联度最紧、呼应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应该作
为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把地
质环境保护与管理摆在与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同样重要的位置,形成国土资源工
作“土地管理、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三头并进的总体布局,实现“国土资源数
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
其次,进一步健全地质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地质环境管理中
的作用,出台与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地质环境保护具体要
求,建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省、市、县(市、区)三级地质环境保护
规划和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同时,制定措施加强地质环境管
理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健全人员配置、设备和办公场所。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形势下的地质环境管理升级前言: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区域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产生了水土环境污染、矿山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接近或达到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要求更为迫切,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等地质环境变化驱动力发生显著变化,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开发利用模式将成为主流,为主动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我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就给地质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倒逼地质环境管理措施的升级。一、地质环境...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4 页
大小:12.25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