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VIP专免
——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 10 月 20 日电 历史,常常在今昔对比中给人
以无尽遐想与启迪。
2016 年 10 月 17 日,晨曦中,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
载人飞船顺利起航,两名中国航天员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
动于九天之上,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向着未来挺进、日益走向复
兴的现代中国。1934 年 10 月,江西于都河边,一支陷入危境的
队伍在夜色中穿行,开始了山高路远、九死一生的漫漫征程。他
们的身后,是一个四分五裂、饱受侵凌的贫弱中国。在迎来红军
长征胜利 80 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历史没
有终结,读懂长征,不只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更是为了看清我
们脚下的道路,传承民族精神的基因,凝聚起开创未来的磅礴力
量。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长征,就是这样一个震古
烁今的不朽传奇。历时两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如滚滚铁流,
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
最终胜利会师陕甘宁,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这一伟大壮
举,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在历史坐标系中,长征是一个醒
目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
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这豪情万丈的壮丽史诗,
这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将永载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史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当长征又一次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成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
览时号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习
近平总书记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历史自觉,指引着前行的方
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豪迈
宣言,也是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的行动指南。
长征路上,党的坚强领导是赢得胜利的根本。毛泽东同志曾
经总结:“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
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从遵义会议的生死决断,到四渡赤水屡出
奇兵,从维护团结避免分裂,到坚定不移北上抗日……危急关头,
正是因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形成了成熟而
坚强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红军才能走出绝境,中国革命才能
转危为安。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坚强有力的党,
事业发展就有了根本依靠,复兴征程就有了领航力量。
当年,红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
定能胜利”。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新的长征路上,坚
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8800 多万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
识”,13 亿中国人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必将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
前进。
长征路上,理想信念是攻坚克难的灵魂。当年,红军指挥员
平均年龄不足 25 岁,士兵平均年龄不足 20 岁。人们或许难以
理解,为什么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会如此英勇顽强?为什么面对
平均每 300 米就要倒下一名战士的凶险征程,他们依然勇往直前?
只有读懂了陈树湘被俘后断肠自尽的壮烈,方志敏狱中对“可爱
“半截皮带”背后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
历史昭示,才会为前仆后继的壮举感动不已——“不用路标,顺
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一位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说:再大的牺牲,也不
能阻止我们前进,因为我们有红色理想。红军长征胜利,是理想
信念的胜利。“一切为了苏维埃”的共产主义理想,“牺牲我一个,
自有后来人”的献身精神,“革命终将成功”的必胜信念,让红军
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顽强战斗力,让长征成为一场“精神抖擞的
胜利进军”。信仰,永远是一支军队决战决胜的精神旗帜,是一个
民族兴旺发达的血脉根基。新的长征路上,理想信念仍然是凝心
聚力的根本指引。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共产党人才能
立根铸魂,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改初心、彰显本色;
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构筑同心圆、提振精气神,我们才能奋发
进取、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长征路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闯关夺隘的制胜法
宝。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否定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唤
回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等机动灵活战略战术,开启了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传奇历程。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胜利。从自主决定仗怎么打、路怎么走,到把马克思
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党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
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时俱
进地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今天,无论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小康社会,还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共同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或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摘要:
展开>>
收起<<
——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历史,常常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以无尽遐想与启迪。2016年10月17日,晨曦中,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起航,两名中国航天员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动于九天之上,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向着未来挺进、日益走向复兴的现代中国。1934年10月,江西于都河边,一支陷入危境的队伍在夜色中穿行,开始了山高路远、九死一生的漫漫征程。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四分五裂、饱受侵凌的贫弱中国。在迎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历史没有终结,读懂长征,不只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更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道路,传承民族精神的基因,凝聚起...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5 页
大小:12.65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