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世界,走出历史“三岔口”

VIP专免
携手世界,走出历史“三岔口”
《 人民日报 》( 2017 年 01 月 18 日 05 版)
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
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
兰德瓦瑟河畔,皑皑冰雪怀中,瑞士达沃斯小镇吸引全球目光。
10 年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舞台作了著名的判断——“事实 上,
一个全新的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行驶了
200 年后结束了,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
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10 年后,当习近平主席走进达沃斯
报》甚至称中国正努力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
“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
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
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在达沃斯论坛,习近平主席再次展示
了中国勇敢迈向世界市场的信念。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 1979
年中国代表团初次来到欧洲“最高小镇”,“接轨”二字恐怕最
能道出中国人当时的心境。记得 1980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会场举
行记者招待会,向世界说明中国引进和吸收外国资金的重点领域、先
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的重点行业;3
年后,中国代表又在达沃斯
“亮家底”:“中国有 30 万个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更换陈旧的技
术设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融入世界、实现发展的紧迫感,在达沃
斯这个开放窗口中闪现。随后行进的“中国轨迹”表明,正是毅然融入经
济全球化,抓住一切机遇大胆开放,中国找准了自身发展路径,最终
创造了发展奇迹。
伴随达沃斯“中国热”不断升温,中国贡献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当
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惊恐期,中国在 2009 年达沃
斯会议为全球打了强心剂;当 2011 年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时任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专门举办的讨论会上说:“谁赢了?事
实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当全球经济持续深度调整、青
“第一引擎”……中国以其稳健发展和锐意改革,在全球舞台上导入
“中国力量”、分享“中国方案”。
如果说 10 年前默克尔更多从“力量构成”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带来
的变化,那么如今世界看待中国的视线将伴随更多“理性而有远见的思
考”。当前,世界不同角落正被影影绰绰的不确定性所困扰,特别是经
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让西方观察人士感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了”。而众说纷纭中,从雁栖湖畔的“北京共识”到钱塘江边的“杭州共
识”,再到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系列充满东方
智慧的中国方案“对症下药”,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
展。2017 年达沃斯会议举行之际,会场上的中国主张受到更多全球聚
焦,不正是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期待吗?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需要运筹帷幄、
共克时艰。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
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
难。”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
享为目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
摘要:
展开>>
收起<<
携手世界,走出历史“三岔口”《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8日05版)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兰德瓦瑟河畔,皑皑冰雪怀中,瑞士达沃斯小镇吸引全球目光。10年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舞台作了著名的判断——“事实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行驶了200年后结束了,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10年后,当习近平主席走进达沃斯报》甚至称中国正努力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朝花夕拾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3 页
大小:21.7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