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VIP专免
公文阁 公文写作之家,材料每天更新,体制人加油站
www.gwg365.cn
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
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
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
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
性,必须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答案。我们要通过
对中华文明“五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回顾,深刻回答中华文明
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之问。
殷周之变,从尊神到敬德,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
基因密码。王国维曾经谈到,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
剧于殷、周之际。实力雄厚的殷商政权被推翻后,殷人一
直以来“受命于天”的学说不攻自破,周人在总结前人覆亡的
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天命思想,其中突出的特色就是“天命”被
赋予了道德的内涵,也就是“以德配天”。“德”第一次被引入
统治阶级的执政理念,警戒后来人要励精图治加强私德修
养,以德政来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这是我们今天“以德治
国”的思想源头。同时,周实行宗法制度,强调家国同构,
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党建述职、最新主题教育材料私信客服获
取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秘书手记
公文阁 公文写作之家,材料每天更新,体制人加油站
www.gwg365.cn
为我们今天“家国情怀”“家国天下”提供了思想基础;周的分
封建国,也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智慧;周开创了礼乐文
明,让我们今天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周的天下观,更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提供了思想雏形。
周秦之变,从封建到郡县,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
基本框架。学界普遍认为,以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为节点,在此之前 2000 年的中国和在此之后 2000 年的中国
存在本质的不同,秦朝的建立使得中国由一个抽象的地理
名称转为具体的“大一统”国家。秦始皇在采用法家学说的基
础上,实行郡县制、车同轨、编户齐民、书同文、统一度
量衡,促成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和文字等的统一,
中华大地成为政治意义上的紧密共同体,实现了“大一统”的
政治整合,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奠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形态基本形成,
即“儒法合流”,实现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整合,为中
华文明的连续性奠定了基本的文化框架。
唐宋之变,从门阀到科举,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
人才基础。唐宋时期,科举制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
阶层固化局面。从汉代中期到隋唐的豪族社会下的门阀士
族,无法承担“大一统”文明担纲者的责任,而通过科举考试,
一批平民出身的新的士大夫阶层被选拔出来,成为“大一统”
文明的担纲者。然而,唐末五代之乱以及佛教兴盛,冲击
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党建述职、最新主题教育材料私信客服获
取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秘书手记
摘要:
展开>>
收起<<
公文阁公文写作之家,材料每天更新,体制人加油站www.gwg365.cn研讨发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必须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答案。我们要通过对中华文明“五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回顾,深刻回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之问。 殷周之变,从尊神到敬德,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基因密码。王国维曾经谈到,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实力雄厚的殷商政权被推翻后,殷人一直以来...
相关推荐
-
VIP专免2023-03-28 511
-
VIP专免2023-03-28 420
-
VIP专免2023-03-28 237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作者:学习大国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4 页
大小:14.4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