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协委员集中培训授课时的讲话

VIP专免
在政协委员集中培训授课时的讲话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基础,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章程是政协的“基本法”,
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据。政协委员只有认真学习贯彻政协章程,努力成为合格
委员,政协工作才能上水平、出成效。委员强,则政协强。
学习贯彻政协章程,努力成为合格的政协委员,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提高三个
认识,增强三种意识,练好三项基本功,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提高三个认识
(一)认识人民政协建立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
是实现这个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已经写进中共党章和国
家宪法。
1.建立人民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人民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的
必然选择。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过大约三年时间,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了战略
反攻。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时刻,用什么方式建立新中国,有三种
选择:一是由共产党一党专政。共产党不可能这样做,因为共产党一贯反对一党专
政。二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选举。当时军事斗争还在进行,土地改革的任
务也未完成,还没有这个条件。三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召开的“旧政协”
由于国民党的破坏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政治协商”这种利于发扬民主的形式,提
供了一种借鉴和经验。即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起,以民主协商方式完成建国的
任务。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也就同时
催生了人民政协的诞生。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有着两个方面的历史性意义:一是代
行人大职权,组建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二是宣告了人民政协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人民政协的建立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
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需要。
我国确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
基本框架的政治体制,是根据我们的国情作出的正确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
来是“两头小、中间大”,即由于大工业不发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数都不多,
大量的是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团结小资产阶级和
农民甚至有着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作为同盟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从建党初期起,共产党就制订了“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政策,后来,统一战线成为
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统战理论的基础上,提
出了关于共产党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共事的思想。建国以后特别是三大改造完成以
后,进一步制订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了人大,
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
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国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的最广泛的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明确为国家的基
本政治制度,“八字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十六字方针”。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正式载入了国家宪法。可见,我国新
型政党制度的建立、人民政协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必然
结果,是一种战略考虑和制度设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安排,是世界政党制度
和政治体制的一大创新。
3.人民政协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更好地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需要。
“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其“根本意义是
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
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报告特别就“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增写了一段,
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我国实
行“两种民主制度和形式”,是因为,一方面,选举民主虽然是现代民主的一种主要
形式,但它有其自身固有的弊端。选举民主能够解决形式上的公平公正(一人一票,
同票同权),但不能保证实质上的公平公正。其一,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经过大多数人表决通过的决议不一定都正确。其二,现在世界上的选举民主大多数
是代议制民主,这种民主形式是由公民选出的少部分代表在行使全体公民赋予的权
利,他们通过的决议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体现多数公民的意愿。其三,即使是直
接民主形成的决议,因投票过程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不一定能够确
保其正确性。所以,对选举民主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但不能迷信,不能把它当作解
决民主政治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结构
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诉求不断多元化,要求适应形势的需求,拓宽
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这就使得加强协商民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
我国选择“两种民主制度形式”,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人大决策前,
通过政协这个渠道进行协商,广泛听取意见。人大和政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互
为补充,相辅相成。这对于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避免和减少决策
失误,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4.人民政协的建立并长期存在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和兼容并蓄的优
秀文化传统的充分体现。
中华文明比较西方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崇尚社会和谐。“以中庸之道为基础
的和谐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大礼物”。这种“和”文化几千年一脉相承,世代相传,
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强调广开言路、平等议事、
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二)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特点及主要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
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
主监督、参政议政。”
关于性质和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
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
包容性。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代表性是有所不同的。人大以区域为单位组织,人大代
表是区域性的代表。政协以界别为单位组织,政协委员是党派的、团体的、界别的
代表。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与人大代表不同,人大是选举,政协是协商推荐,这有
利于把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推选出来参加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讨论,既
有利于促进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又有利于使党政决策尽可能地体现各方面
的意见。现在,全国政协有 34 个界别,像这样的组织构成,在全国没有第二个。
它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合法政党和主要社会团体,包括了所有的主要界别,包括了几
乎所有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具有鲜
明的党派合作性。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政协委员集中培训授课时的讲话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基础,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章程是政协的“基本法”,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据。政协委员只有认真学习贯彻政协章程,努力成为合格委员,政协工作才能上水平、出成效。委员强,则政协强。学习贯彻政协章程,努力成为合格的政协委员,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提高三个认识,增强三种意识,练好三项基本功,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提高三个认识(一)认识人民政协建立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实现这个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已经写进中共党章和国家宪法。1.建立人民政协是新民主主义...
相关推荐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大江大河
分类:日常工作
属性:10 页
大小:39.28KB
格式:DOCX
时间: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