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范文】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VIP专免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
年3月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名地方干部
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月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
川省西昌市,18 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 1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
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
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
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
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
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
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 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
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
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
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
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
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
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
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
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理解牺牲和奉
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
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
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具体的分
析,主要有 5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
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
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
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
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
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
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
了汉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
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
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
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
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
“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
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
摘要:
展开>>
收起<<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3月31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1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2...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流金岁月
分类:写作素材
属性:20 页
大小:29.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2-12